婚姻存续期房产的界定
在婚姻关系中,房产在夫妻共同财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夫妻离婚后,对于房产该如何处理却常常成为夫妻双方产生争议的焦点。因此,界定婚姻存续期房产的概念显得尤其重要。
婚姻存续期房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中取得的房产,而该房产存在于夫妻共同财产中,尚未离婚判决生效,无产权变更登记的财产。在婚姻存续期内,夫妻共同对房产享有使用权、处分权、赡养义务等权利、义务。但在离婚的时候,这些权利、义务也将被重新划分。
首先,对于婚姻存续期房产的存在,需要注意两种情况:婚前购房和婚后购房。对于婚前购房,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如果在婚前买房,离婚时原则上不受夫妻共同财产享有状况的影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婚前购房并在婚后还贷款,那么婚后还没有还清房款之前,该房产可能被认为是夫妻共同财产。而对于婚后购房,则默认为一种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房产享有平等的权益,除非夫妻双方共同表达出不同的意愿,否则离婚时该房产仍然会被视为是夫妻共同财产。所以,在购房过程中,夫妻双方应该充分协商,明确房产的性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争论。
其次,在处理婚姻存续期房产时,应该考虑的是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如果夫妻共同买房,但其中一方在贷款和装修、抵押等方面出现问题,另一方为了支撑婚姻维系而出资解决,则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应该进行适当的惩罚与裁决。另外,对于一些共同购房的夫妻,存在一方并没有出资购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两个人都具有使用权,但是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其中一方是有债权的,另一方的财产将要减少债权部分的价值。总之,在夫妻双方共有的房产中,房产在离婚中的分割也应该根据双方的贡献做出公正合理的决定。
最后,离婚后如何处置婚姻存续期房产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离婚后可以协商出售或者判决一方赔偿。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在协商出售价格时,应该根据市场价值来决定房价,这样可以避免被恶意压价或者出售给黑中介的情况出现。此外,在判决方面,应该明确双方占有房产的时间、房产的价值增长情况、出资情况等,以此制定出公正合理的赔偿金额。
总结来说,婚姻存续期房产在夫妻离婚的过程中是具有大量争议的议题,但是在界定婚姻存续期房产的时候,双方应该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况,了解相关法规,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以达到和平解决冲突、公正合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