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婚姻是指双方未进行合法结婚登记,但通过事实共同生活并具有夫妻关系的一种婚姻形式。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事实婚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在法律上,事实婚姻是如何被规定的呢?
首先,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结婚登记是确立夫妻关系的重要程序,未完成结婚登记就不构成合法夫妻关系。也就是说,事实婚姻并不能以此作为法律依据来维护自身利益。
其次,我国民法总则第三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自愿订立的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平等自愿、公平交易、合理利益、诚实守信的原则。”这也适用于事实婚姻,双方应该自愿协商,遵守协议。如果发生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但是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夫妻关系的存在和事实婚姻的协商内容。
再次,在财产分割方面,我国民法总则第四百二十三条规定:“夫妻共同的财产分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和各自的财产。”事实婚姻的财产分割与法定婚姻有所不同。在民事诉讼中需要根据《合同法》、《婚姻法》等法律条款来确定财产分割比例,同时需要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双方的经济贡献和事实婚姻期间共同获得的财产。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事实婚姻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享有法定婚姻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例如,事实婚姻并不能享有法定婚姻的继承权,离婚后也不能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和赡养费等。因此,对于事实婚姻中双方的权益和责任需要事先明确协商并签订书面协议,以便于事后产生争议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综上所述,事实婚姻在法律上并没有被具体规定,但是在协商过程中,需要遵循法律原则和诚信原则,并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因此,在事实婚姻的选择中,需要慎重考虑自身利益和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