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肆虐,疫情期间婚姻法律规定备受关注。不少夫妻因为疫情的原因不得不延期婚礼或离婚过程,同时也有一些父母因为无法与子女团聚而遇到种种矛盾。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疫情期间婚姻相关法律规定。
1. 延期婚礼
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新人不得不考虑延迟婚礼。据中国婚博会展览公司的调研,2020年全国婚礼行业约有60%的订单受影响,需推迟婚期或取消订单。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新人愿意推迟举行结婚登记手续的,可以随时申请延期。”
2. 家庭暴力
在疫情期间,由于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夫妻间的矛盾也格外容易激化,而家庭暴力现象也有所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被保护人在受到进一步威胁时,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申请紧急保护令。”夫妻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应及时申请到法院或相关机构寻求帮助。
3. 离婚手续
疫情期间,有些夫妻因疫情而无法办理离婚手续,导致延误了离婚进程。但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离婚手续应当在当事人共同参与下,自愿达成离婚协议或者遵循诉讼程序,并取得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书后,方可办理离婚登记。”因此,夫妻可以选择在疫情缓和后进行离婚协议的谈判,并在公正机构办理离婚手续。
4. 财产分割
财产分割是婚姻离异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疫情期间,夫妻可能面临着财产分割方面的纠纷。《宪法》第48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个人财产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未经法律规定和公民自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夫妻在财产分割时,应遵循法律法规,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财产分割方案。
总的来说,疫情期间的婚姻法律规定备受关注。夫妻在处理婚姻问题时应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协商解决问题,共抗疫情,共同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