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国婚姻制度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婚姻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也影响了后世的婚姻制度。汉代婚姻制度与现代婚姻制度在很多方面不同,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汉代的婚姻制度。
一、婚姻的选择
在汉代,男女的婚姻是由家长或长辈经过一段“媒妁之言”后,由男女双方商定。相亲是很重要的一步,女方家长要为女儿选择好婚姻对象。对于女性来说,他们可以称之为“择偶”。但是,男女双方的愿望并不总是优先考虑。如果女方家庭出身富贵,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一般会更加看重对方的家世和财富。
二、婚姻的礼仪
在汉代,婚姻的礼仪非常讲究。男方要经过“聘问”,也就是向女方家长提出正式的婚约,男方要进贵族门第的话,还要进行旌旗之礼,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婚礼举行时,男方要在门外放上牲鼓,敲击牲鼓表示求升所祖先的保佑。女方要在“三朝”,也就是分别拜见她的父亲、祖父和夫君,据《汉制》记载,女方在婚礼后,必须“杖拜三朝”,向男方的亲朋好友及客人顶礼、谢意。 在汉代,嫁妆是由女方家庭送给新婚夫家的一定数量的财产。除了嫁妆以外,还有“彩礼”,这是男方家庭给女方家庭的“礼金”。
三、婚龄
汉朝女子大概到13、14岁时就踏入了婚姻行列。而男方则要等到20岁左右才会开始考虑婚姻。在汉代,婚姻年龄的限制非常严格,女方等不及到了婚龄,父母就会替她找对象。如果按照规定,女方到了16岁,男方已经超过了28岁,那么这场婚姻就不被认可。
四、婚姻的法定关系
在汉代,《房县录》记载男方有权“夺妇”,也就是在女方没有家人保护的情况下,男方可以直接把女方带走。但是,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在汉代,法定的婚姻关系是“一夫一妻制”,夫妻间有家庭和社会上的义务和责任,比如男方要负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女方要承担生育和抚育孩子的责任。
在汉代的婚姻制度下,男女双方的命运往往受到父母和长辈的影响,而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结合对象。尽管存在缺点,但汉代婚姻制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